——這篇文章的適合讀者群
?
——方法的進步一定跟觀念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相適應相配套? ?? ?
?
? ?? ?這里所謂的中生代普洱茶指的是生茶。2008年5月我在提出“中生代”這個概念的時候認為生產時間由2003年上溯至1986年,隨著實踐的深入,我也接受了2004年生產的茶進入這個范疇之中。前段時間有人提出“中期茶”的概念,我更傾向于把2010年至2005年的茶稱為“中期茶”,以與“中生代”有所區(qū)別。為什么?一來是普洱茶大普及前后,二來大廠改制前后,這里面的不同作為專業(yè)的普洱茶商和超級發(fā)燒友、愛好者可以反復玩味一下。
!
也想出現在這里?
聯(lián)系我們吧
廣告
? ?? ?我一向認為自己文章的讀者應該是專業(yè)的普洱茶商、普洱茶的超級發(fā)燒友和愛好者,如果你確認自己對普洱茶有濃厚興趣、對普洱茶的發(fā)展肩負責任的話不妨讀一讀,但如果你仍然對柑普茶、小青柑什么的有興趣的話,就不要在我這些文章上浪費時間了。
? ?? ?從2004年接觸到普洱茶開始我就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如何才能掌握一套方法,用這套方法能夠很簡單地判斷出放在你面前的一片普洱茶(餅、磚、沱、散)是不是好茶、大概是什么年份什么倉儲誰做的茶。開始時我以為行業(yè)里面是有這樣一套現成的方法的,但實踐兩年以后我發(fā)現世界上并沒有現成的方法可學,這時候我已經交上了一百多萬的學費。
? ?? ?2006年8月,就在我正要放棄普洱茶的時候,碰到了何作如老師,并通過何老師認識了白水清老師和鄧時海老師。前輩的慷慨讓我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免費喝到了三百多泡印級、號級茶,現在看來我真正走上習茶之路應該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 ?? ?在蹭喝老師們的印級、號級老茶的同時,我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也同時接觸到了上世紀七十、八十以及九十年代的一些大廠標桿茶象88青、8582之類,但始終覺得與印級、號級老茶差得很遠,除了陳化時間上的差距之外,我隱隱地覺得在用料和工藝上也有很大的區(qū)別。我的懷疑態(tài)度持續(xù)了很長很長時間,成為我提出“中生代”概念和普洱茶要分類研究想法的起點。
? ?? ?2009年至2012年,我的主要精力在于做熟茶謀生積累資金但同時也沒有放松對中生代茶的觀察與思考。2012年至2013年底,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我在大廠中生代茶上面下了比較大的功夫。我把能夠找到的大廠茶從88青開始,92青、93青、94青、96橙中橙、97水藍印、98紅絲帶、99年至02年的傣文青等等,一路喝了下來,中間也試了幾款特制的茶比如92方磚、96紫大益什么的,當然全是干倉的哈。我不是說這些茶不好,對于研究學習普洱茶的專業(yè)茶商、超級發(fā)燒友和愛好者,喝喝這些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對于真正喝懂了的人喝完的感覺是什么?兩個字:失望。三個字:沒感覺。四個字:性價比差。再往上喝,試1985年以前至七十年代初的,干倉的很少很少,能夠找到的一些,喝下來的感覺維持原判。再要往上就是印級茶號級茶了,這個不用試,喝得太多了。
? ??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鄧時海老師說過,普洱茶的歷史是一部斷代史,中間太多的中斷。普洱茶是因為鄧老師一部出版于1995年的《普洱茶》才被人們重新發(fā)現它的價值的,普洱茶很快在臺灣熱起來,一直持續(xù)到1999年。臺灣的市場有限,就轉去同樣有飲茶習慣的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亞地方不大也很快爆倉。直到2002年才在大陸廣東“登陸”,并從2004年開始向全國各地輻射?,F在你喝茶賣茶不提一下普洱茶好象你是外星人,2004年以前你就算跑去云南,有幾個人知道普洱茶的?1991年開始我時不常往云南出差,那邊有我們部隊的點,那邊的弟兄每次都給捎上點白皮煙回來送送人,有時候還給塞上一紙箱豌豆尖,就是沒見他們給過普洱茶。但是普洱茶這三個字我那時候是見過的,印象中就是現在所說的熟茶。
? ?? ?一個地區(qū)大量研發(fā)種植采摘生產的茶,出發(fā)點是出口創(chuàng)匯,以綠茶、紅茶的名義出口,沒有人喝過百年老茶,也沒有人意識到要喝轉化經年的老茶,而出口的產量要求擺在那里,能夠搞出個“顯優(yōu)隱劣、揚長避短、高低平衡”的7542拼配茶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有什么動力讓他們去做我們今天所說的好茶呢?
? ?? ?很快地,走在前面的發(fā)燒友以及為這些發(fā)燒友服務的專業(yè)茶商們就不再滿足于喝這些八九十年代的大廠常規(guī)茶了,從1996年開始他們親自上山按自己的要求選料做茶,其中的先驅是臺灣呂禮臻先生,請易武鄉(xiāng)的張毅老鄉(xiāng)長為他加工了“96真醇雅”,開始的規(guī)模非常小。也有一些港臺以及廣東茶商找到大廠做一些有要求的訂制茶,有用原廠料的、有用自己選送的料的也有雙方的料拼的,著名的比如“老樹圓樹”、“98紅絲帶”、各批次的“綠大樹”、各批次的“無R紅大益”、各批次的“01簡體云”以及“白菜”等,時間在96年以后、04年以前,規(guī)模逐漸擴大。這期間因為各種原因大廠的人才開始失散,2000年以后分別開出了自己經營的私人茶廠,也有一些港臺茶商上山收料并利用一些小廠的技術及設施壓制茶品輸往港臺,有一定的規(guī)模,時間段在99年以后,坊間稱之為B貨,但里面不乏精品。再后來就是廣東、云南的一些茶友茶商在05年以后上山追山頭古樹純料了。
? ?? ?前面說到,從2012年至2013年底的一年半時間里我在大廠常規(guī)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所幸花錢不多,現在來看屬于“摸著石頭過河”,走著走著發(fā)現不行,就得退回來,琢磨琢磨后面怎么走。說實話,當時對做新生茶還真沒什么興趣,特別是老茶喝多了以后總覺得新生茶要等待的時間太長、中間的不確定因素太多,而且自己的胃也接受不了成天新生茶的刺激。那么,除了接盤大廠常規(guī)茶、上山做山頭古樹純料這兩條路還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呢?
? ?? ?很幸運地,就在2013年底那個時間節(jié)點上,我碰到了幾款很棒的中生代標桿+茶,那就是99DDG-H、布朗傳奇和班章王中王。這三款茶都屬于中生代茶范疇,都不是當年大廠生產的常規(guī)茶,但都是從港臺資深茶商手上發(fā)現的。是這些資深茶商不懂茶才讓我揀了漏嗎?肯定不是!只有一個解釋:懂茶的定義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著的。就象2004年以前大陸人民基本不知道普洱茶,而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普洱茶一樣,普洱茶的標準建設跟其他行業(yè)的標準建設一樣是處于不斷發(fā)展之中的。你不能用紅印宋聘的標準來要求中生代茶,所以我說觀念的創(chuàng)新是標準建設的先導。
? ?? ?好了,前面拉拉雜雜地講了這么多,是想說清楚這個一二三四五法是怎么得來的,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來龍去脈,方法的進步一定跟觀念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相適應相配套。進入正題講講品鑒中生代茶的一二三四五法吧,之所以這樣叫法完全是為了好聽好記。
?
? ?? ?一、要堅持一個投茶量標準,即:每100CC容量投茶8克。之所以要統(tǒng)一投茶量,打個比方,兩個人比高低不能一個在臺階上一個在臺階下,是吧?有人說泡茶是隨意隨性的事情我就愿意隨手抓,那么我要說的是,你根本無需來讀我的文章浪費時間。至于為什么是每100CC8克不是7克、6克?簡單說一下:2006年某日,何老師來北京,我們師徒兩個喝茶。第一天他用100CC小壺出了6克紅印,問我感覺,我是第8泡才出體感。第二天何老師又來,出了6.5克,我在第3泡出了感覺。第三天何老師再來,出了7克,我第一泡就出體感了。人與人、茶與茶都有差別,為保證大多數人在不同茶樣時盡快出體感,何老師定出標準:以后凡泡印級號級茶,一律按每100CC7.5克標準投茶。我又加了一條:其他茶按每100CC8克投茶。這條標準我們已經用了10年了。
?
?
?? ? 二、要練好兩門功夫。這個有點難度,而且不容易在短期內完成,但是作為一個專業(yè)的普洱茶商、超級發(fā)燒友和愛好者要把練就這兩門功夫當成奮斗的目標。
??(一)照“劍譜”練劍——判斷茶的真假。通過重量、緊壓程度、餅型及大小、用紙、包裝手法、筒包用料、大票、餅外包裝的印刷體、暗記、配方、內飛用紙及字體等等來判斷一款茶對方告訴你的信息與真實的實際信息是否相符?!皠ψV”是什么?臺灣五行圖書出的《深邃的七子世界》、《1998年至2003年普洱茶圖鑒》等比較有權威的工具書。
?(二)練好“氣功”——通過盲品判斷茶品質的好壞。我們知道一片茶是真茶,但真茶未必就是好茶,所以要通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訓練學會判斷茶的品質好壞。要達到什么程度?通過盲品1-3泡、4-6泡,回答出如下6個問題: ?
?
?
?
?? 回到最頭上,十多年前剛接觸普洱茶時的愿望得到了初步的實現,基本能夠拿起一片茶開個湯,喝出其中的子丑寅卯來,多少也算是人生路上一點小收獲了,蠻開心的。需要說明的是:一二三四五法最好結合具體的茶開湯來試驗練習,最好是兩款茶兩兩來試,對比著試,這樣學習效果會很好。如果用我們提供的標桿+對照其他茶來試,那你的進步會更快。
?
來源:互聯(lián)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lnlijun.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lnlijun.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