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桿”有風險,品飲須謹慎!
前幾天,勐臘縣天門山一場野火,照亮了隱身幽暗森林中的“高桿古樹茶”,也令這一在玩家群體中蠢動多時的奇特品類再度進入茶友視線。
個別“有奶便是娘、花錢就給上”的茶媒體所鼓吹的“高桿古樹茶”,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高桿古樹茶”,重點在“高桿”二字。商家定義的“高桿”,樹型為喬木型,從基部到冠部有明顯主干,樹高可達十米以上。僅從外觀來看,“高桿”與常見的?。ò耄﹩棠拘汀⒐嗄拘筒铇涠加酗@著區(qū)別,“野生、樹高、樹圍”是商家最樂意標榜的賣點。
溜直的樹干已足夠引起外行們的視覺震撼,“高桿”就是高價的最好注腳——近兩年,勐臘縣一些山頭的“高桿”毛茶原料每公斤售價直追數(shù)千元至上萬元。
至于“高桿古樹茶”的口感,并不像一些商家所宣稱的“細膩”、“甜感”,而是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曾喝過一款外地朋友帶來的“高桿古樹茶”,湯感寡薄,香弱,苦底較重,開湯表現(xiàn)甚至不及同一區(qū)域的小樹茶,但標價卻要高出數(shù)倍之多。
所謂“高桿古樹茶”,作為茶的真實價值何在?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主編的《中國古茶樹》一書中,將茶樹演化的類型劃分為野生型茶樹、栽培型茶樹兩大類。野生型茶樹亦稱原始型茶樹,樹型為喬木或小喬木;栽培型茶樹亦稱進化型茶樹,樹型為灌木、小喬木。
顯然,樹干溜直、高大,呈現(xiàn)喬木樹型的“高桿”,就是典型的野生型茶樹。
與栽培型茶樹相比,野生型茶樹各種生物指標尚處于“未開化”階段?!吨袊挪铇洹访鞔_指出,“野生型與栽培型茶樹平均值除水浸出物兩者較接近外,其他成分全是栽培型高于野生型……這是茶樹系統(tǒng)進化和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是栽培型茶樹總體品質優(yōu)于野生型茶樹的生化基礎……野生型茶樹茶多酚最低含量為9.73%、兒茶素最低含量為2.98%、氨基酸最低含量為0.51%,咖啡堿含量為1.25%,都顯著低于常規(guī)值,反映野生型茶樹系統(tǒng)進化上的原始性(《中國古茶樹》第55頁)?!?/p>
正因為如此,野生型茶樹制作的成品茶“多數(shù)香氣低沉,滋味淡薄,缺乏鮮爽感(《中國古茶樹》第16頁)?!边@是茶中所含各項有效物質欠缺的直接表現(xiàn)。
有商家宣稱,“高桿”屬于數(shù)百年前人工栽培,后續(xù)未有“人工干預”(野放)的情況下,而長成了今天的喬木型模樣。這種說法純屬信口開河,毫無科學依據(jù)。
按學術界的分類,盡管野生型茶樹、長期無人管理的栽培型茶樹(野放)都可以歸入“野生茶樹”之列,但“高桿”只能對應于“野生茶樹”大類中的“野生型茶樹(原始型)”,與栽培型茶樹有本質區(qū)別。
虞富蓮認為,“茶樹性狀演化是不可逆轉的,如灌木中小葉茶樹即使生長在熱帶雨林條件下,也不會出現(xiàn)喬木大葉茶樹的特征特性(《中國古茶樹》第15頁)?!蓖恚斯ぴ耘嘈偷男棠?、灌木茶樹,即使“野放”多年,也不可能長出“高桿”的喬木外觀。這一點,只需到賀開、景邁山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實地走走就可以一清二楚——無數(shù)號稱樹齡百年、數(shù)百年的古茶樹,盡管植株可達十余米高,但仍為小喬木樹型,樹姿普遍呈開張、半開張型,與“高桿”的直立型樹姿完全不同。
這進一步印證了“高桿”的原始型茶樹屬性。
由于野生型茶樹未經(jīng)人工馴化,多存在基因變異,有的還具有微毒性,品飲這類成品茶易導致腹脹、腹瀉、胃痛等危害。虞富蓮特別強調,對“野生茶的利用更要加強鑒定和選擇?!?/p>
通俗來講,“高桿”就是一種品飲價值既不高、且存在安全隱患的茶類植物,無法與栽培型茶樹相提并論。片面地追求“高桿”樹有多高、多粗,生態(tài)環(huán)境如何優(yōu)良,對于品飲者來說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
市面上追逐“高桿古樹茶”的,基本上都是不懂茶的。而大肆開發(fā)、制作、宣傳這類茶的,是何居心就很難說了。而“高桿古樹茶”的市場流通,也應該引起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的充分重視。
茶友需要明白,野生茶樹包括但不等于“野生型茶樹”?!案邨U”有風險,品飲須謹慎!
文:老茶鬼(茶界獨立評論員)2019.5.18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