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搞品茶活動,我們品試了許多款頗具代表性不同的茶,得到了一些新的觀念,覺得有需要與茶友分享,故特寫此篇,以推廣茶文化。
因為寫《歷史》的原因,有一段時間沒有講“茶”了。原本以為一口氣把《歷史》寫完,再講“茶”的。但當寫進《歷史》方覺水很深,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寫完。我們雖然深蘊這段歷史,但要寫出來卻是另一回事。要寫清楚這段歷史,需要時間,精力,毅力,恒心,我們發(fā)覺越寫越多,越精越細。寫的過程我們思想是自由的,自由的意思并沒有隨便、任性、惘為,而是抱著更嚴謹?shù)膽B(tài)度,還原這段歷史,讓其有理有據(jù),使茶友能客觀地了解這段歷史,對普洱茶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有正確的認識,以正行業(yè)之風(fēng),普洱茶及其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雖然寫的過程是艱辛的,但還是快樂的。
既然不是即時能完成的事,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當然是即時拿來與茶友分享,以解即時之興。因為搞品茶活動,我們需要認真負責(zé)任,所以品試了很多款茶葉。因為自己要很了解那些茶,才知道拿什么茶來搞活動,自己很確定那個茶品的茶質(zhì)、茶性,才敢要求茶友分享品后感,所以這次品試茶也就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品試的過程也特別的細致、專心。因此,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些茶,茶質(zhì)很弱,茶葉很淡,苦澀味卻很重;一些茶,茶質(zhì)強,茶味濃,苦澀味卻不重。如果不注要區(qū)分,或者對茶不是有很深的理解,或很深的功力,很容易會將苦澀味混淆當成是茶味。
茶質(zhì)弱、茶味很淡的茶,往往是苦澀味很重的,淡弱的茶味夾混著濃重的苦澀味,很多人會誤認為是茶味濃。這樣的誤會,容易把劣質(zhì)茶當成優(yōu)質(zhì)茶;也容易被賣茶的人忽悠, 以劣充優(yōu)。茶質(zhì)強,茶味濃的茶,往往是苦澀味不重,很多人會誤認為茶味不夠,這樣的誤會,容易令人錯過了好茶。我們品試了很多款茶,作了認真細致的比對、分析,對于普通茶友而言,兩者的確很難清淅地區(qū)分開來,而且頗容易混淆。這讓我想起孔子所說的,“鄉(xiāng)原,德之賊也?!薄皭狠?,恐其亂苗也?!苯栌每鬃拥脑捳Z,我們可套說,“苦澀,恐其亂茶也?!?/p>
好的茶,有苦澀味,但基本是被茶味蓋住的,茶湯細密而潤滑,生津回甘,表面不刺激,但茶味留口,滿口是茶;不好的茶,茶味淡薄,基本被苦澀味蓋住,茶湯粗而薄,寡而淡,苦澀不化,口腔干枯而收斂,有麻、叮、刺、痛的感覺,表面刺激,但茶不留口,口中無物,只有苦澀。
我們也深深地知道,盡管我們很努力地說,說得很清楚,但還是有茶友不明白,搞不清的,因為理論需要通過實踐,概念需要通過印證。所以我們才搞品茶活動,用茶品說話,用茶品推廣茶文化。從另一方面說,明白了的人已經(jīng)明白了,但明白了還是不能認同的,就算是認同了,也是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不是因為不能認同這道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利益的關(guān)系。如果真理馬上就得到認同、接受,世界就不會變得那么復(fù)雜和矛盾了。所以,我們明知是這樣,還會堅持寫下去。我們所寫的本來就不是為某茶、某人寫的,只是為茶而寫。也沒想過馬上就令人接受,但真理是經(jīng)得起歷史和時間的考驗的,相信普洱茶會朝著這個方向走的。將來再翻開我們的文章看,會覺得是正確的,尤其是純粹的茶友。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lnlijun.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